back

“知识快餐”时代,思考还需去“碎片化”

□ 武娜 陈怡璇

“现在打开网页,想搜索新闻、知识点只要把问题输入很快就可以查找到,我觉得特别方便。而且走到哪里都可以随时看想看的视频知识,真是太便捷了。”市民赵永诚说。在我们身边,还有很多市民和赵永诚的想法一样,平时青睐从网上获取知识。相关人士表示,“知识快餐”时代获取知识便捷的同时,人们也要注意培养思考能力。

市民获取知识渠道不再单一

在企业上班的乔冉,手机上安装了多个软件,有的可以查询知识,有的可以随时学付费课程。最近,她需要参加关于机械理论方面的辩论赛,为了全方面了解相关知识,她通过手机搜索了很多内容。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,再结合生活实际及案例,她得出了自己的观点。她说:“现在对知识的获取真很方便,过去要学习某一方面知识,要查询大量书籍,还要咨询相关专家,费时费力,而现在只要打开网站就可以了解到任何自己想知道的知识。”

昨天,笔者在新东街道走访了部分使用智能手机的居民,了解到有8成市民喜欢用智能手机搜索知识。过去由于手机功能简单,他们一直采取书本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,但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,他们开始喜欢用手机来学习知识,并且将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浏览新闻、看自媒体文章等。

从文字书籍、广播电视到移动互联网,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不断演变。如今,短视频发展如火如荼,各种各样的知识正变得随处可见、随时可学。很多人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也由书本逐渐变成通过网站、短视频等新型传播方式获得。

智能化让人们获取“知识”更便捷

快餐文化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产物,内容方面也变得通俗易懂,人们只要搜索就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内容。

“现在遇到问题,我都上网去查,网上都能查到。尤其是晚上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,时间太晚不好意思咨询老师,我就直接网上查找了。”市民刘佳佳说。刘佳佳的孩子今年上初二,从孩子四年级开始,学习难度加大,遇到复杂一些的思考题,她都要上网查找答案。她还购买了查错题软件,时间久了,她感觉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些智能软件了。

简单快捷的方式让人们获取知识更加方便,学习之后会产生一定的知识“饱腹感”。在自己有了一定的储备之后,通过更快捷的方式梳理知识,还能达到总结知识、提高认识的目的。

市民陈晓丽告诉笔者:“自从孩子出生,一遇到育儿问题,我总是习惯性拿出手机寻找办法,如果遇到和自家孩子类似的情况,我就会按照网页上所说的办法去尝试,渐渐地我也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育儿方法。”

生活中仍要培养思考能力

“知识快餐”让人们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,也存在一定的缺点。快餐文化没有完整的信息输出,往往只是片段、零碎的信息,久而久之自身会受到“零碎信息”的影响,思路变得不完整。以很多人关注的养生知识为例,不少市民身体出现小毛病喜欢上网搜寻诊疗方法,结果往往导致贻误病情。

高级心理咨询师、成长加油站公益发展中心咨询顾问王悠悠说:“过去人们要学习一门学科,需要用大量的时间,现在知识获取手段更快捷后,有些市民就很容易被蛊惑性的标题、夸大的事实影响思维力。还有些市民过度依赖网络信息,不仅不利于将知识真实、准确地传播,反而降低了自我辨识能力,有可能带来意识的浅层化、简单化。”

王悠悠认为,新型知识传播方式无法取代系统的专业学习,只是在课堂教育、书本学习之外的有益补充。在新事物层出不穷、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的当下,除了拿出整段时间学习之外,“碎片化”学习并非没有意义,“碎片化”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家补充知识的宽广度,如同知识的开胃小菜一样,有助于深度挖掘和探索知识的系统化。需要重视的是,深度思考能力是需要锻炼的;深度思考可以增加思考的清晰性、准确性、精准性、逻辑性、关联性等,不管通过哪种方式获取知识,都离不开思考分析的过程。在“碎片化”学习的同时,人们在生活中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维层次,不断提高自身对事物的认知和思考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