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ck

志愿者助力国家高山滑雪中心“雪飞燕”最强大脑高效运转

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,有14名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志愿者。他们在冬奥会期间,担任场馆通信中心助理。随着冬残奥会开幕临近,他们又将继续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。

“雪飞燕”场馆通信中心志愿者 张瑞哲:今天比赛将于11点正式开始。

这样的播报,贯穿于本届冬奥会高山滑雪比赛的整个赛程。“雪飞燕”建设在海陀山之上,工作区点位之间海拔相差最多可达2000米。场馆通信中心,是“雪飞燕”的“耳”和“嘴”。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14名具有电子通信和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志愿者,共同构成了“雪飞燕”场馆指挥室的“最强大脑”。

“雪飞燕”场馆通信中心志愿者 张瑞哲:平时就是计算机学院的学生,我写了一段代码,用来统计当天的数据,也能生成当天的数据流量图,后来就把它推广给整个团队。

每日耗时约50分钟的数据统计,只需要5分钟即可完成。

“雪飞燕”场馆通信中心志愿者 解天一:给我们场馆的“大脑”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信息辅助,帮助我们场馆的指挥层去更好地决策。

目前,“雪飞燕”冬残奥会的场馆转换工作已经开启,赛道也即将开放官方训练。这14名志愿者很快就要继续投入“最强大脑”的运转中。他们已经准备好了。

“雪飞燕”场馆通信中心志愿者 江浩林:我们都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,共同为实现简约、安全、精彩的冬奥盛会,贡献了青春的力量。